永远走在创新最前沿——探究圣泉集团的“新材料王国”
产品中心
永远走在创新最前沿——探究圣泉集团的“新材料王国”

  石墨烯,当今发现的世界上最纤薄、电阻率最小,却最坚硬的纳米材料,被经济学界和科技界专家一致认为是革命性的新材料,应用十分普遍,发展前途巨大,已在国内外长期资金市场掀起轩然。有专家预测,这个新材料未来将撬动至少千亿级的产业链

  在去年举行的中国国际石墨烯大会上,济南一家非公有制企业受到全场关注。圣泉集团从玉米芯中提炼出石墨烯并量产的消息一经发出即惊动四座。今年年初,“圣泉稀品”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标志着圣泉集团变成全球上第一个将石墨烯转化成产品的企业,相关纺织用品市场反应良好,甚至会出现“脱销”。

  对于这座“新材料王国”,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这里隔段时间就会发布一条举世瞩目的消息:作为亚洲最大的高档酚醛树脂供应商,这里成为“神舟”飞船保温原材料的制造商;从玉米芯中提炼的石墨烯,在我国首次与纺织纤维结合,制造出多款能导热导电、具备红外功能的纺织品;研发出“轻芯钢”新型轨道交通复合材料,打破国外多年垄断,让高铁新材料的国产化又迈进一步建厂30余年来,圣泉集团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在植物秸秆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对全球有示范意义的成功道路,走在创新的最前沿。

  “创新是圣泉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复合新材料领域是圣泉集团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说,30年来,公司着重突出新材料的战略地位,专注研究和开发产品性能,将原材料和各种添加物混合,不断调整和改进新的性能。就是这样,经过7年反复试验研制,圣泉集团成功地从玉米芯秸秆中提炼出玉米芯纤维,同时创造性的从玉米芯中生产出了石墨烯。

  一旦踏上这条创新研发之路,便注定了路途不会平坦。幸运的是,唐一林在2008年制定的“用五湖四海的人干五湖四海的事”思路,为石墨烯产业化突破寻得捷径。圣泉集团开展生物质综合利用与产业化研究,一 开始便与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合作攻关,对以玉米芯为主的生物质各元素深度开发,积累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和经验。

  2014年6月,圣泉集团与黑龙江大学付宏刚教授长江学者团队联合开发生物质石墨烯制备工艺,由对方提供工艺配方和核心技术,圣泉负责原材料的研究、工业化大生产和应用方面的实验研究。经过双方一年的努力,运用“基团配位组装法”工艺制备生物质石墨烯宣告成功,在全球首创了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石墨烯的先河,并通过公司科研团队在原料、工艺流程、后处理精制等过程上的一直在优化和创新,解决了石墨烯改性和分散这两大世界性难题,使生物质石墨烯具有了更加优异的性能,全球首条100吨/年生物质石墨烯工业化生产线已于去年成功投产。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关于石墨烯的出版物和专利的领先者。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申请的石墨烯专利数量已超过2200项,占全世界的1/3,位居全球首位。

  作为全球第一款石墨烯产品,“圣泉稀品”系列包括内衣、内裤、外衣、袜类、婴幼儿服饰、家居面料、户外外套等。此外,石墨烯内暖纤维的用途并不仅限于服装领域,还能应用于生产车辆内饰、美容医疗卫材、摩擦材料、过滤材料等。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能导电导热,又能抗菌抑菌的产品中的纺织纤维和石墨烯,都是从玉米芯中提炼出来的。圣泉生物质石墨烯“轻松”突破高成本瓶颈,未来将以1元/克的价格供应市场,使这种“新材料之王”的价格变得平民化。

  数据显示,加入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纤维布料,具有低温远红外、杀菌抑菌、防紫外线等功能,下一步,圣泉将全力发展这个产业,目前大概能做到年产3万吨,1万吨出售的收益能达到200亿元,未来很可能带动山东千亿元的经济增长。

  10年来,专注于新材料研发的圣泉集团,一直在国内甚至世界上引领高端。目前,圣泉集团的新材料“轻芯钢”,已经使用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它的应用使得火车的每节车厢减重一吨以上,对于高铁安全提速意义深远。该种材料是由酚醛树脂与多种增强纤维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的诞生为我国轨道交通等行业先进复合型材料国产化迈出坚实一步。酚醛树脂作为支柱产业,目前产销量已确定进入全球前三,酚醛树脂复合新材料酚醛空心微球已经用到了“神舟”飞船上,它具有优良的隔热能力和耐烧蚀功能,可有效保障返回舱设备和人员安全,下一步有望在宇宙空间站使用。

  从实验室开始,进入商业化,再步入产业化,一套完善的创新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唐一林表示,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圣泉集团一直很重视人才的引进,每年都拿出千万元专门用于引进人才,给企业换血,招揽四方科技精英,建设企业“智力库”。在薪酬水平设定上,明白准确地提出要高出当地中等水准15%左右。

  据了解,圣泉每年固定拿出10%-15%利润作为绩效奖金,让公司的关键人才都能分享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发展成果。公司还成立创新激励办公室负责创新日常管理工作,创新项目奖励金额在1000元至10万元不等,近5年来,公司累计发放奖金1000余万元。

  去年以来,为加强完善科研投入管理机制,促使新项目成果尽快落地,占领行业制高点,公司推出了“科研成果赊买制”并首先在公司医药研究所试行。所谓“科研成果赊买制”,就是新上项目研发前期所有费用全部从公司领取,单独记账,包括人员税收、福利、实验室电暖气、设备折旧费等,等到项目研发成功,拿出成果并量产后,根据应用情况科研团队能提取不同比例的收益,持续5-10年。